据广州中院披露,2014至2017年,广州中院民事庭审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受理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态势,近四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受理数量分别为147件、378件、866件、1122件。其中,2017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占市中院民事庭受理案件总数的15.27%。
结合广州两级法院审理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情况来看,以职业打假人身份参与诉讼的约占案件总数的97%以上,真正因产品质量问题而致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侵权案件占比很小。目前“知假买假”行为有形成产业化的趋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打假公司(集团),他们往往偏离产品质量本身问题,打假方向多为标签瑕疵,更有甚者其中有人以非法行为构陷事实(如将过期食品带入卖场与合格商品予以调包)达到索赔目的。这种利用法律规定的惩罚性赔偿为自身牟利的行为,对净化市场、建立诚信社会和良好市场秩序的作用是负面的。
案件主要涉及食品、药品、保健品领域
广州中院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保健品领域。其中,食品领域涉案的主要为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容器中的食品),保健品领域涉案的主要是添加非食品原料的产品,药品领域主要涉及中药饮片类产品。化妆品、服饰、电子产品等领域也存在此类案件,但数量上相对较少。
经统计,前述案件涉及问题类型主要为产品外包装标签标识问题、产品虚假宣传问题。
网购纠纷案件数量增长较快
互联网+消费作为新型的消费领域,网络购物现已逐渐发展为大多数人的日常消费形式。网络交易方式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由于其存在于虚拟的空间,消费者与商家不能面对面地交流,信息数据不易保存等特点,容易产生纠纷,网络购物投诉、纠纷日渐增多。
从广州全市法院所收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数量来看,2013年仅为6件,2014至2017年分别为36件、402件、2670件、1630件,2014至2016三年间收案数量每年均呈倍数增长。
此外,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进口产品进入国内的数量大,种类多样,消费者对国际产品的消费量增加,涉诉案件数量也相应增加。近几年,跨境电商、免税区销售、代购等进口产品销售模式发展迅速,但相应的法律规定未及时跟上实践的需要,加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未完善,销售方式不规范,导致通过上述新型销售模式销售的产品存在诸多问题,如无中文标签、无法律规定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报关单等。上述种种原因导致近几年进口产品涉诉案件数量在消费类案件中占比达30%左右。
广州市联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一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相关服务、商品信息咨询、市场调研、知识产权法律事务代理的专业公司。公司具备完善的现代知识产权咨询、代理等管理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资深知识产权代理人队伍,咨询热线:020-8654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