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每年这时候,各相关机构都会举办知识产权科普活动。近年来,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网络版权产业快速发展,创新环境趋好。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为侵权的重要场所。在互联网环境下,普通人如何避免侵权?
4月20日,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北京启动。
网络版权产业发展迅速
200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式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意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每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都会确立一个主题,各成员国围绕主题举办活动。中国也是其中之一,早在1980年,中国就加入了该组织。
对于知识产权,很多人都不陌生,近年来,IP(intellectual property)一词更是在影视文化领域成为热词。通常而言,传统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知识产权也开始引起关注,它的内涵更为广泛,还包括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数字化作品以及电子版权等。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交易量持续增长,版权行业的产值占中国GDP的7.3%。
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看视频、玩游戏、读小说、听音乐,传统文化产业也正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快数字转型。在此情形下,网络版权产业也得到快速增长。
付费模式逐渐在各领域普及开来,报告还显示,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用户付费规模达到了3184亿,占比规模突破50%。可见,用户的版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尤其是在社交网站和自媒体平台。人们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也许某些行为就构成了侵权。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导致侵权?
“普通网民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产权意识,树立‘知识付费’的理念。”李伟华建议,网民在获取信息并进行文化消费时,不要把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上传分享至互联网络,不要擅自修改、篡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网络传播,甚至不能将音乐、视频擅自分享至社交论坛、网盘等。
与此同时,网民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还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当下,每个人都可以在各个平台上传自己的短视频、音乐、图片等原创内容。此时,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不受侵犯,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广州市联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一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相关服务、商品信息咨询、市场调研、知识产权法律事务代理的专业公司。公司具备完善的现代知识产权咨询、代理等管理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资深知识产权代理人队伍,咨询热线:020-8654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