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缺少的不是信息、商品、服务,而是品质、信誉、保障!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今年九月表示,目前中国假冒伪劣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打假工作存在不少困难,包括部分企业缺乏诚信意识,甚至违法犯罪;地方政府有保护主义倾向,不愿意曝光企业,对假冒伪劣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问题等。
他表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对每一件涉嫌造假的线索,都要盯住不放;对每一起质量违法案件,都要一查到底;对每个造假企业,都要彻查严惩,甚至公布于众;对每一处质量造假集中的区域,都要“亮黄牌”,甚至行政约谈、挂牌督办。
铲除假冒伪劣的滋生土壤,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社会的广泛共识,是人们的共同期盼!
什么是大数据打假?
最近,阿里巴巴集团的首席平台治理官,打假掌舵人郑俊芳,在《人物》杂志的年度面孔评选中获选“年度创变面孔”。郑俊芳获奖的最大理由,应该就是这个中国最大电商2017在网络假货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的突破。
根据新发布的《2017阿里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整个2017年,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被关闭,主动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中,97%一上线即被秒杀,在与阿里合作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这份知识产权保护年报里还详尽地列举了大数据打假的黑科技,在假货及侵权处罚时间缩短、权利人投诉量下降的背后,是一系列的算法科技,比如,商品大脑、假货甄别模型、图像识别算法、语义识别算法、商品知识库、实时拦截体系、生物实人认证、大数据抽检模型、政企数据协同平台等。
列举一个个的算法,并不能让我们理解算法,但是可以理解的是算法背后的支持力量,就像一开始所说的,一个技术公司,用技术解决生态中的最大弊端,是企业的进步,同时更是整个生态的进步。
中国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网购的最大弊端就是假货的存在,用大数据解决假货问题,善莫大焉,这是交易成本的降低,而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更大的交易增长。
由此,又想到网络空间的另一个弊端,和假货一样让人苦恼的,是假话,是网络的谣言,阿里可以用大数据来解决假货问题,假话问题,比如微信平台上的网络谣言,也应该能用科技来治理。
问题还是一样,不是黑科技没有,而是启动黑科技的决心。早在2016年2月,中央网新办的网站上就发布过“大数据如何参与谣言治理”的文章,文章认为,“谣言的传播形式也伴随着媒体发展发生着转变,但仍可从大数据角度来做量化解读。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参与谣言治理,可以产生更精准、高效的成果”。比如,降低谣言重复率,削减谣言总量,阻断影响力较大谣言的传播,提升辟谣效果。
和网购打假一样的道理,“除了技术手段可以识别谣言、监测谣言、指导辟谣信息投放,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平台方做资源支持,来处理相关谣言,也需要国家出台具体的谣言治理政策,让大数据治理谣言有据可行。”
网络治谣能不能和网购打假一样,运用大数据,产生打假黑科技的效力,关键还是要看掌握和运用科技的人,不过有一点还是应该有信心的,既然在电商的汪洋大海中能秒杀假货,秒杀谣言就不应该是个问题,这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个决心问题。
广州市联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一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相关服务、商品信息咨询、市场调研、知识产权法律事务代理的专业公司。公司具备完善的现代知识产权咨询、代理等管理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资深知识产权代理人队伍,咨询热线:020-8654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