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和黑科技实施线上打假的优势正在逐渐凸显。为彻底清除线上假货,阿里在事前、事中与事后等多个环节都进行了设防。诸如商家入驻平台时所需的身份资质审核、每笔订单提交和发货完成交易后维权等维度,都采用了不同拦截措施进行假货治理。
据《打假年报》介绍,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就有九大核心打假黑科技。其中包括基于数据挖掘、图像文本识别以及庞大的产品和知识库网络,由阿里全球独创的智能商品管理大脑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对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上近20亿商品进行识别,并自动学习外部信息,发现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并进行判断、处理。庞大的云计算资源池,能给予该“大脑”近乎无限的记忆和学习能力。
同时有可关联上千维度信息、“征召”5000台虚拟服务器的假货甄别模型,每天对全平台商品进行扫描排除侵权等问题商品,并发现新侵权行为商品的特征和趋势。另还有累计识别1000亿张图的图像识别算法与每秒可阅读501本《康熙字典》的语意识别算法以及每秒可监控超5万件新商品的实时防控体系。
“经过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2017年阿里在网络假货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资深总监钱磊介绍称,平台上还采取包括确认商家真实身份的生物实人认证的技术,以及与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关等多地执法行政部门共同搭建的政企大数据协同平台等手段。
《打假年报》数据显示,通过各类技术运用,平台主动删除的疑似侵权链接中, 97%一上线即被封杀;在与阿里合作权利人数目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每1万笔订单中仅有1.49笔为疑似假货。
97%在产生任何销售前就被移除,更有大批疑似售假店铺被平台予以关店处理。2017年年初,一位周姓店主因店铺售假被平台关店处罚后,不久,周某又接连伪造8张不同身份证,尝试再次进入阿里电商平台开店,结果都被“商品大脑”识别拦截。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透露称,“去年一年,阿里总计关闭了24万家疑似售假店铺。”
据《打假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已陆续与全国23个省开展了线下打假合作,如2016年联动浙江省双打办、公安厅合作“云剑行动”、联动浙江省工商的“红盾网剑”以及同年联动浙江省质监部门的“质剑行动”等项目。同时,阿里还与上海、天津、江苏等12省公安机关,就线下打假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整个2017年,阿里平台已累计向全国执法机关推送涉假线索1910条,协助抓捕涉案人员1606名,捣毁窝点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经过长期努力,阿里网络假货治理效果明显,网络售假得到显著遏制。但后续如果仍单靠少数企业和部分执法部门的努力,无法撼动利益盘根错节的线下假货源头,那么打假将永远没有尽头,始终会影响整体社会的打假工作推进。”一位参会的研究专家表示说。
广州市联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一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相关服务、商品信息咨询、市场调研、知识产权法律事务代理的专业公司。公司具备完善的现代知识产权咨询、代理等管理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资深知识产权代理人队伍,咨询热线:020-8654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