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房山区北京生态岛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准备销毁假冒劣质产品。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代表委员建议降低制假入刑门槛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代表委员建议加大打假力度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决不允许假冒伪劣滋生蔓延”。
制假、售假不仅影响一个产品,已对个别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甚至是中国品牌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假货危害,并建议完善现行法规,加大对制假、贩假的打击力度。
新京报讯
假茅台、假运动鞋、假化妆品……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破坏了“中国品牌”形象,如何更有效地打击假冒伪劣,成为这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赞成通过制定法律加大对假冒伪劣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加大对制假企业曝光力度
今年“3·15”恰逢两会进行期间。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做客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时表示,“3·15”到来之际,工商总局首先会进一步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在去年新建立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之上,今年“3·15”互联网投诉平台第二期将上线,特点就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地图投诉。
张茅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键:一是要法律法规健全,二是企业信用要健全,三是消费者保护权益意识要增强。“如果能像查酒驾,过去酒后驾车罚款一次解决了,现在酒驾严重的可以入刑,现在(酒驾)就很少了。”张茅说,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违法行为公开曝光。“有些企业讲罚我多少钱,我认了,而公开曝光就损失很大。”公开对企业的惩罚和震慑力更大。“我也赞成通过制定法律加大对假冒伪劣惩处的力度,提高违规违法的成本。”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关注依法治假“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类似提高处罚制假贩假力度的呼声不是第一次提出。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公开表示,绝大部分制假售假者几乎不承担法律责任,违法成本极低而获利极丰,应加大打击力度。
今年两会期间,这依然是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认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假货根源不除,将成为供给侧改革掣肘,必须加大对假货源头的治理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茅台集团副总经理张德芹表示,作为国家级名牌,茅台深受假货之害,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绝。张德芹建议,国家从立法层面完善打假法律体系,加大惩处力度。
--文章来源:搜狐网
广州市联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一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相关服务、商品信息咨询、市场调研、知识产权法律事务代理的专业公司。公司具备完善的现代知识产权咨询、代理等管理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资深知识产权代理人队伍,咨询热线:020-8654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