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商总局网站消息 2017年全系统以遏制商标恶意抢注、打击商标侵权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商标行政保护工作,为商标品牌竞争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2017年1月至11月,全系统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1万件,涉案金额2.73亿元,罚没金额3.65亿元。
同时,阿里巴巴发布打假数据称,2017年阿里对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进行了关闭,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从政府、企业两方面来看,商标打假工作成效明显。
工商总局商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日趋规模化、专业化的形势,工商部门通过优化审查分文流程,对典型恶意申请类型及相关案例进行梳理、汇总。在审查环节,对认定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的商标申请从严审查,主动予以驳回。在异议审理环节,坚决遏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恶意注册行为。截至目前,工商总局已驳回一批恶意注册申请,产生较强示范效应,有力遏制了各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
2017年,商标局加强对地方商标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推动商标工作重点向注册确权与保护维权并重转变。各地依法加强商标行政执法,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一是加强商标案件请示批复和转办工作,确保案件及时、依法处理。二是强化对重点案件办理的组织协调,形成打击商标侵权工作合力。三是推动商标行政执法跨区域协作,着力提升商标权保护工作效能。四是加大对商标代理机构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代理市场秩序。
据了解,2017年9月2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开展打击商标侵权“溯源”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决定自2017年9月底至2018年第一季度在全系统开展打击商标侵权“溯源”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和老字号商标为重点,开展同权利人、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等相关各方的合作,加大对商标侵权案件源头追溯力度,切实提升商标行政执法工作效能。
此外,阿里也于同日发布《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阿里对24万个淘宝疑似侵权店铺进行了关闭,在与阿里合作权利人数增长17%的背景下,整体知识产权投诉量下降42%。
不过,阿里在《报告》中也指出,集团网络假货治理在去年取得明显进展,但线下假货源头并未根除,当前的售假分子还呈现出跨境、向微商等其他各类平台流窜销售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