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建赝品博物馆
假货现状:据统计,法国每年因为假货造成的损失高达60亿欧元。
打假机构:法国政府的多个部门负责打假,包括“国家竞争、消费和反假冒委员会”、海关、刑事警察、宪兵等,其中海关是打假的主力军。
打假手段:建赝品博物馆:早在1951年,法国就在塞纳河畔设立了一个赝品博物馆,陈列着世界驰名的各种香水、钟表、皮具等物品的仿冒品。
暗访打假:许多法国公司都设有专门的打假机构,在假货“重灾区”明察暗访,并聘请律师和法律顾问打击侵权案件。
执法打假:在法国各机场、码头、火车站和边境关卡执行任务的海关稽查人员、警察、宪兵和品牌监察员均有权对可疑行李进行例行检查或抽查。
德国:造假企业最怕曝光
法律依据:如果携带假货入关,通常情况下5件以下的予以没收;5至10件的还要追加罚款;10件以上的会被视为制售假冒产品,将会被送法庭审理,最高可被处以30万欧元的罚款并被判3年监禁。
打假手段:一家企业一旦因制假售假被媒体曝光,不仅在行业内名誉扫地,而且可能从此再也不能在商圈内立足或东山再起。
日本:禁个人海外买假货
法律依据:日本商标法和防止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禁止贩卖、制造和进口假冒、仿冒产品,禁止以贩卖为目的持有仿冒产品。违者将判处5年以下拘役或者500万日元以下罚金;对违反法律的法人要处以最高达1亿5千万日元的罚金;除刑事处罚外,还可能被追究民事责任。
打假手段:日本禁止个人从海外购买假货。日本法律将仿冒产品与毒品、兴奋剂和枪支并列为禁止进口的物品,海关发现即予以没收;个人消费者在海外购买了仿冒的假名牌,也被禁止带回国内。